|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古今交通要冲——宋家川

古今交通要冲——宋家川

关键词:吴堡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吴堡人网运营中心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wubu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108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古今交通要冲——宋家川

宋铺生

吴堡县宋家川镇是县府所在地,位于县域最南端,地处秦晋大峡谷谷底,黄河中游右岸一级台地的东西狭长地带上。南临黄河,北依卧牛、龙凤、后山三座山峰,与山西省柳林县军渡村隔河相望,东径110°42′30″,北纬37°28′12″,海拨652米。城区长不过5公里,宽只有2公里,有主要街道两条,公路2条,机关、学校、工厂、商店百余处,居民3万余人。307国道(河北黄骅港到宁夏银川)、青银高速公路(山东青岛到宁夏银川)、太中银铁路(山西太原至宁夏中卫、银川)从城区通过,这里按公路里程东距山西省柳林县城28公里,吕梁市57公里,山西太原市240公里;南距革命圣地延安市260公里, 省会西安市628公里;西距绥德县城60公里,宁复银川市458公里;北距佳县县城108公里,榆林市176公里, 内蒙古包头市420公里。航运河道顺黄河北通府谷244公里,南至宜川县壶口221公里。

宋家川虽然名不见经传,实属弹丸之地,在中国地图、省级地图上只是一个小点而已。但在浩瀚的古籍中,在重要的文献中,在芸芸众生的口碑中,却有着千丝万缕的线索,将这些线索逐渐地勾连起来,就能越来越清晰地发现,宋家川,不是一个等闲之地,因其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是扼守秦晋之交通要冲,也是勾通华北与大西北的一条重要交通大动脉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一、古代的交通位置

《柳林县志·道路》载:“军渡至向阳沟官道:据《永宁州志》记载,战国时期,镇守并督修吴城为大将吴起,主持开辟了东通向阳沟(过黄芦岭达汾阳之向阳沟),西通军渡直达宁夏三边的官道。经历代维修,直至民国初年,宽处3米左右,可通架窝子,窄处1米多,能过骡马”。这段文字说明早在2400年前军渡、宋家川就是官道、官渡了。这条官道的走向也基本与现在的307国道相一致。而吴起又是什么人呢?《辞海》731页载:“吴起(?—前381),战国时兵家。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善用兵。初任鲁将,继任魏将,魏文侯为西河守。……”。当时魏置西河郡,辖境在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后地入秦废(见《中国历史地名辞典》)。

魏国大将吴起,任西河守,统辖着黄河两岸这一广茂的地区,开道路、修堡垒功不可没,为此后的物资交易、经济发展、军事防御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一史实也有考古资料为证。

1985年,宋家川龙凤山上战国墓出土一枚铜印,印长2.1厘米,宽1.3厘米,高1.5厘米,钮高0.8厘米,坛纽、印文“豸丕同”二字,是当时官员或有一定身份人物作为信物的私印,很可能他住于此而葬于此。该印收藏于县文物管理所。

1988年辛家山村出土了一批战国时魏国的标准货币,都是方首方肩方足桥档铜质布币,共四种十枚。其中有晋阳一釿、甫反一釿、京一釿、梁一釿。铜质精细、造型规整,周郭素背。出土地点是居住遗址,灰层中有战国时细绳纹、麻点纹灰陶片等,说明当时这里也有人居住,钱币到了这里,贸易活动也到了这里,辛家山也在这条官道旁。这批钱币也收藏在县文物管理所。

在山西,1963年文物普查在今吴城镇西沟发现古城遗址。土石结构的城垣呈方形,城高4.5米,地表有大量的战国陶片,疑为吴起所筑之吴城。临县三交俗传为吴王寨。柳林县境内这条官道旁就有汉代隰城城址,宋代火塘寨、穆家堡寨、八盘山百花公主城(俗称女大王城)等。

陕北延安市的吴起县,与吴起活动有关,相传为吴起屯兵抗秦之地。

清道光《吴堡县志》第四卷艺文部载道光八年(1828)吴堡知县刘函纲(山东潍县进士)作“劝捐兴文书院膏火记”中写到:“吴邑东邻三晋,于旧属上郡,而其俗俭民贫,忧深思远犹,有唐魏之遗风焉。秦始皇使蒙恬将兵备边,屡经其地”。 蒙恬,秦时名将,今山东临沂市蒙阴县人。祖居齐国﹐祖父蒙骜﹑父亲蒙武皆为秦名将。蒙恬曾受命率军北击匈奴,使匈奴闻风丧胆。后为增加边防,他连接燕﹑赵﹑秦5000余里旧长城﹐并修筑北起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南至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的直道﹐构成了秦朝北方漫长的防御线。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蒙恬和其弟蒙毅为权奸赵高诬陷至死, 蒙恬葬于绥德县大理河畔(今县一中院内)。刘函纲的资料不知来自何方,最起码说明这里秦时也是战略要道。

到了五代时期,北汉在宋家川东2.5公里的吴山之颠修筑吴堡寨,扼守黄河水道及这条官道。金正大三年(1226)该寨升为吴堡县,一直沿用到民国县政府,其间宋家川也曾称为呼家川,官菜园等,几度废设官渡,但其一直是重要的水陆物资转运的集散地。

明正统元年(1436),官菜园(宋家川)设河西驿。

明武宗在巡视边关延绥镇(今榆林)后从宋家川东渡黄河回京城。

明末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攻克榆林米脂等地,回乡祭祖后兵分三路,从宋家川、碛口、三交镇渡过黄河直捣京城,一举摧毁了明王朝。

清代的回民起义军也在这里抢渡东征。

现军渡后沟有旧路宽6米多,长30余米,凿石开成,沟底有一座残石桥,路旁有清代康熙四十七年(1708)修路碑记四通,均高2米,宽0.9米。记载当时该地架桥修路的情况,其中有时任吴堡知县李六宗,原任吴堡知县王文炳及宋家川、军渡、绥德州、永宁州等地士民集资修建桥路的史实。

二、近现代的交通位置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进入近代以后,宋家川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更加明显。1922年汾军(汾阳至军渡)公路修成,来往秦晋间的客人与货物,均在宋家川弃车从舟,摆渡过河。

1935年,咸宋(咸阳至宋家川)公路绥宋(绥德至宋家川)段修成通车,虽然只达到简易公路水平,但也极大的改善了往日肩挑畜驮的交通状况。

其时,黄河航运也极大地发展,从包头、府谷直至禹门口(壶口),绵延数百里,木船成群结队顺流而下,内蒙的药材、棉布,陕北的红枣,山西的煤炭,大量靠航运到山西南部及关中地区。当时宋家川就是一个大的渡口、码头,南来北往,走东闯西,水陆货物在此交流,十分通畅。

1936年国民党县政府迁到宋家川,宋家川成为当地较大的商贸中心,十多家商号遍布全街,最大的是号称“四大成一老王”的商号,即“兴盛成—宋家川宋中乐开”、 “同和成—宋家川宋亭俊开”、“双合成—宋家川宋树兴开”和“德顺成—高家庄高丕显开”、“复兴王—郭家腰王邵先开”,他们发有“帖子”,就是私人商号发行的相当于流通货币的兑换券。商人们撑船赶牲口,水陆长途贩运粮食、布匹、陶瓷、煤炭、红枣、药材、大烟土等,动辄用工上百人,资金上万元。更有甚者在山西碛口、柳林、汾阳,绥远省的包头,宁夏省的银川等地开设商号,以掌握信息,中转货物,繁荣了经济,造就了一批富户。

抗日战争时期,宋家川是战场,渡口完全封锁,日本侵略军在山西军渡的几个山顶上炮轰宋家川,曾多次预备了许多橡皮船,企图西渡,被我八路军河防部队击退。宋家川的交通、经济遭受了严重的影响。

解放战争时期,宋家川又恢复了交通枢纽地位。陕甘宁边区联防军区后勤部在宋家川设立了兵站,主要任务是接送东西来的伤病员,转运军需物资弹药,提供过往人员食宿,负责渡河事宜,中央有很多领导人员从此东渡。

1946年8月,蔡畅、罗瑞卿来宋家川东渡黄河。

1946年12月,朱德、刘少奇、徐向前等从宋家川东渡前往华北。

1947年春季,中共中央撤退延安时,周恩来、朱德、贺龙、彭德怀等多次来宋家川视察黄河地形。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陈赓、吴玉璋等在宋家川东渡。

1947年8月,贺龙等乘坐汽车在宋家川东渡。

1947年11月,林伯渠等乘坐汽车二辆,在宋家川东渡黄河。

仅1949年4月,吴堡县组织木船给禹门口送军用物资70万斤,在山西碛口给宋家川运军用物资60多万斤,弹药80万斤。5月,宋家川渡口组织60名工人,木船五支,以一天半的时间,搬新兵团东渡,搬张达志带队解放大西北的西北野战军四、六团的全部人员、物资西渡。可见其任务之繁重,工作量之大。

解放后,国家非常重视交通事业,先后设立“国营陕西省延安运输公司吴堡县运输站”、“吴堡转运站”、“吴堡县渡口管理站”、“吴堡县交通科”、“吴堡县交通局”等机构,负责陆路、水路运输的管理工作。

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整修改造,从河北黄骅港经太原到银川的307国道已变成了一条较平坦的公路。1969年12月15日,宋家川—军渡黄河大桥建成通车,使这一古老的天堑变成了通途,该桥也是黄河中游第一座桥梁,极大地改善了交通状况,方便了骑河两岸人民的交往,渡口随即停止了使用,完成了其二千多年的历史使命。

1970年,柏树坪至黄河大桥西头过境公路护岸河堤和两座石拱桥修成,堤长3.8公里,原经宋家川过街公路改沿黄河岸通行。

1974年307国道柏油路面竣工。

2007年10月31日,G20青银高速公路陕西吴堡至子洲至靖边段建成通车。青银高速公路是横贯中国大陆北部一条国道主干线,为中国高速公路规划五纵七横的一条横向线。起点为山东青岛市,终点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全长1610千米,是中国“十五”投资最大、线路最长的国家级高速动脉。该路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途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宁夏5个省区,是中国能源东送及出口的主要通道,对于加强西北内陆和东部沿海之间的资源互通,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

2011年1月11日,太中银铁路正式通车运营,该条铁路是国家“十一五”铁路建设重点项目,为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60KM/H,预留提速200KM/H条件。该铁路的建设,填补了包兰线、陇海线、宝中线、包西线等铁路范围内的路网空白,打通了华中至西北的新通道。线路全长944公里,其中太(原)中(卫)正线752公里,定(边)银(川)支线192公里。沿线设计车站65个。其中,新建车站40个,缓建车站14个,利用既有车站11个。整个工程新建隧道159座,最长吕梁山隧道20785米。太中银铁路的建成通车彻底结束了宁夏中北部、山西西南部没有铁路的历史,提高了山西西南部、陕西北部、宁夏中北部地区间的运输效率,成为西北地区通往华北地区最便捷的铁路通道。

宋家川的城建改造,经国家、省、地、县的大力投资,已取得了可观的效果。县城内解放前只有一条东起白家沟、西至井沟的长500米,宽不及4米的狭小街道。现在城区由柏树坪至旧城山下大桥沟,形成了东西长5000米,南北宽2000米的主城区,一幢幢楼房临街而立,一院院石窑遍布卧牛、龙凤、后山山坡,面积不断扩大,已达10平方公里。作为县政府、城关镇政府驻地, 水、电、路、吃、住、行等设施一应俱全。大街小巷,摆摊设点,各种货物花样翻新,品种繁多。因交通方便,来自黄河两岸的人们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西北华北物资交流,秦晋物资集散,城乡物品交易,繁荣非凡。宋家川从一个小镇,变成了初具规模的小城市,也是当地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现在,在宋家川东西5公里的黄河上,三座特大桥凌空飞架,每天通过的车辆已达8000余辆,转运人员、货物难以计数,这里的交通更加发达,宋家川也将成为更大规模的新型物资集散中心。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